导航菜单
首页 >  课堂提问的作用 教师资格证  > 教师资格证· 笔记丨教学评价的重点来啦!

教师资格证· 笔记丨教学评价的重点来啦!

(4)应用随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的问题。

(五)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(非重点)

提出者:布鲁姆

1、教学目标分类:认识、情感、动作技能。

2、教学环节:

(1)诊断性评价;

(2)实施集体教学;

(3)形成性测验;

(4)再次测验80%-85%;

(5)下一单元学习;

(6)总结性测验。

(六)发现教学模式(非重点)

等同于探究式教学模式

(七)程序教学模式(非重点)

提出者:普莱西

呈现学习程序,教材分解小项目。

(八)非指导性教学模式(非重点)

提出者:罗杰斯

创设一个自由的心理氛围,让学生自学。

第二十六章 教学评价与反思

第一节

教学评价概述

概念(了解)

1、含义: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并为教

学决策服务。

2、主要内容:学习效果、教学工作过程。

教学评价的功能 (选择,重点)

1、诊断功能:教的怎么样,学的怎么样,原因;

2、激励功能:考好了要继续努力,考不好要反思奋进;

3、调控功能:调整教学方法,学习方法;

4、教学功能:备考,复习;

5、区分和鉴别功能:把好的和差的区分开。

教学评价的类型

(一)按评价基准分类(选择,重点)

1、相对评价/常模参照评价 “你跟别人比”

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基准,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

比较。

例子:高考、研究生考试、考编、公务员、教师资格证。

2、绝对评价/标准参照测验 “跟标准比过没过”

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外确定一个标准,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比。

例子: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、会考、考驾照。

3、自身评价:个体差异评价 “跟自己比”

(二)按评价功能(或作用)分类(选择,重点)

1、诊断性评价:

在教学开始前,对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、能力发展的评价。

例子:摸底考试

目的:因材施教、分班分组

区分:配置性评价=安置性评价——更侧重分班

2、形成性评价:

在教学进行中,为引导教学深入开展或更完善进行的。

目的:“调整”。

例子:口头提问、小测验、课堂作业。

3、总结性评价:

在教学过程结束后,为把教学成果而进行的“评定”

目的:检查学习结果。

例子:期末考试、期中考试。

(三)按评定表达分类(是否采用教学方法)(选择,次重点)

1、定性评价——评语

方法:文字描述。

例子:小华同学成绩稳定,动手能力强。

2、定量评价——分数、名次

方法:测量、统计、数值。

例子:你是班里第1名,有100%的同学都没你成绩好。

(四)按评价内容的焦点不同分类:(非重点)

1、过程评价;

2、结果评价。

(五)按评价主客体不同分类:(非重点)

1、他人评价;

2、自我评价。

(六)按评价的范围不同分类:(非重点)

1、单项评价;

2、综合评价。

教学评价的方法 (选择,次重点)

(一)观察法:

评价:不易量化的行为。

例子:学生的兴趣、爱好、学习习惯、技能性成绩。

方法:(非重点)

1、行为日志或轶事报告;

2、等级量表。

(二)测验法:(选择)

评价:文化科学知识成绩;一般通过笔试进行。

例子:测验、考试。

局限:智力、能力、技能水平难以测定。

(三)调查法:(非重点)

评价:了解学生情况,搜集资料。

类型:问卷,访谈。

(四)自我评价法:(非重点)

评价:自身的评价。

方式:

1、运用标准答案;

2、运用核对表;

3、运用录音机、录像机。

教学评价的原则(非重点)

(一)客观性原则:实事求是;

(二)整体性原则:不能以偏概全(评价内容的全面性);

(三)指导性原则:评价促进发展;

(四)科学性原则:依据科学,方式、手段科学。

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

(一)对教师导入的评价(材料分析、重点)

导入设计的要求:

(1)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,即针对性;

(2)导入要有启发性;

(3)导入要有趣味性;

(4)导入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。

(二)对教师的课堂提问的评价(材料分析、重点)

提问设计的要求:

(1)问题设计不要过于简单和琐碎——启发性;

(2)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来设问——针对性;

(3)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;

(4)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逻辑性;

(5)提问的语言表达要明确。

(三)对教师结课的评价(材料分析、次重点)

课堂小结的基本要求:

(1)课堂小结要有计划性;

(2)课堂小结要有及时性;

(3)课堂小结要有针对性;

(4)课堂小结要有引导性;

(5)课堂小结要有简明性。

(四)对教师板书设计的评价

(五)对教师布置作业的评价

(六)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

第二节

教学反思

教学反思的概念

(一)含义: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,对教学活动进行思考,思考

过程中发现所遇到的教学问题,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。

(二)步骤:思考问题-发现问题-解决问题。

(三)波斯纳 教学反思公式:经验+反思=成长。

教学反思的作用

(一)有利于教案的改进

(二)为撰写教学研究、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

(三)促进教师专业发展

教学反思的内容

1、教学目标反思

2、教学过程反思

3、教学特色反思

4、对教学过程中不足之处的反思

5、对教学过程中优点的反思

教学反思的主要类型

(一)按反思流程:

1、教学前反思

2、教学中反思

3、教学后反思

(二)按反思主体:

1、自我反思

2、集体反思

(三)按反思对象:

1、纵向反思

2、横向反思

(四)按教学理论深浅:

1、理论反思

2、经验反思

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

(一)行动研究法

(二)自我提问法

(三)教学诊断法

(四)比较法

(五)阅读新知法

想要当教师,必须先考证

。返回搜狐,查看

相关推荐: